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5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931篇
安全科学   356篇
废物处理   104篇
环保管理   278篇
综合类   2241篇
基础理论   607篇
污染及防治   514篇
评价与监测   292篇
社会与环境   219篇
灾害及防治   16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36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遗传双线性模型在海洋冰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套建立双线性模型(BM)的简便方案。用作者研制的加速遗传算法可同时估计BM模型各参数,成功地解决了BM建模这一难题,为BM模型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实例的计算结果说明,这套方法在海洋冰情预测中是可行而有效的,通过利用预测过程中产生的残差信息进行反馈矫正,保证了BM模型高的拟合粗度和稳健的预测性能,增强了BM对复杂非线性动态系统的适应性。该方案具有一般性,在各种非线性时序动态预测中具  相似文献   
992.
对含有亚硝化菌的活性污泥进行富集和分离得到6株亚硝化菌,对其中降解效果最好的一株YS6菌株进行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sp.),最适碳源CaCO_3和NaHCO_3,最适温度30℃,最适pH值8,250mL锥形瓶最佳装瓶量50 mL,接种量12×10~9个。  相似文献   
993.
对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英语教学目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特殊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并未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识,只是当作一门公共外语来讲授,使得教学结果并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笔者认为,专业英语既不同于公共英语,也不同于专业课程,而是使学生在英语和专业知识方面搭建的"桥梁",使学生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初步具备应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4.
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Pb吸附潜力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水和污泥是土壤等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污水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化学预处理通常被用于提高其中微塑料的提取及分析效率,然而至今关于化学预处理对微塑料的吸附潜力及表面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5种预处理条件,即1 mol·L~(-1) HCl、1 mol·L~(-1) HNO_3、30%H_2O_2、1 mol·L~(-1) NaOH和5 mol·L~(-1) NaOH,对6种微塑料类型(PA、PE、PP、PS、PET和PMMA)Pb吸附潜力的影响,同时通过微塑料表面理化特性的分析,探讨了预处理影响微塑料Pb吸附的机理.结果表明6种微塑料对Pb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模型,Pb吸附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PAPMMAPETPEPPPS,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922.9、699.3、584.8、549.5、510.2和277.8μg·g~(-1).与此同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微塑料Pb吸附特性的影响不同,总体而言,碱预处理会导致微塑料Pb吸附量增加,且随着碱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酸预处理会引起Pb吸附量减小,其中硝酸预处理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前后微塑料质量、尺寸、表面官能团及表面形态等的变化情况,发现碱预处理对微塑料的腐蚀作用最大,其次为硝酸预处理组,最后为盐酸和过氧化氢预处理组.此外,与玻璃型(如PS)微塑料相比,预处理对橡胶型微塑料(如PE)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5.
对一株蒽降解菌株进行饥饿诱导。将饥饿诱导后的蒽降解菌株作为外源降解菌中投入到蒽溶液中进行降解。经过饥饿处理2d后的菌株对蒽质量浓度100mg/L和50mg/L的降解转化率分别提高27.8%和23.7%,经过饥饿处理6d以后的菌株对蒽的降解转化率提高则不明显,对蒽质量浓度100mg/L和50mg/L的降解转化率分别提高4.3%和5.9%。经过饥饿诱导后细菌的大小以及细胞表面疏水性发生变化的同时,其存活能力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96.
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正华  于明坚  彭传正  丁炳扬 《生态环境》2004,13(4):619-621,629
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每个样地面积为20m×20m。测度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黄山松、木荷、野漆树、甜槠等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Levins生态位宽度(Bi值)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Ba值)分别为0.7619、0.6517、0.5886、0.5384和0.9175、0.6278、0.5571、0.4377;野鸭椿的生态位宽度最小,其Bi值和Ba值分别为0.3655和0.2343。黄山松、木荷、野漆树、甜槠等生态位宽度较大的树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高;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黄山松、木荷、野漆树、甜槠等生态位宽度较大种群之间具有较大的生态位重叠。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介绍了预应力锚杆在衡阳市107国道K8 451~641段边坡加固治理中的应用,其成功地控制了已滑动的山体,避免了滑坡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998.
水动力条件对湖泊水体磷素质量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环形水槽为研究手段,利用其可控的流速及可模拟的无限长,解决了前人未解决的湖泊水体水动力难以真实模拟的难题,模拟研究了不同流速对湖泊(太湖)水体中磷素质量浓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水体流速的变化,湖泊水体中TP质量浓度的变化呈现3个阶段,即下降期、上升期和突增期。从物理化学和泥沙起动理论两方面,结合水流对悬浮物和沉积物的作用,分析了各阶段产生的原因。文章认为下降期的产生是因为在低流速下,一部分磷被悬浮物的絮凝沉淀带走所引起;上升期的产生则是因为流速上升扰动沉积物,使其达到少量动状态所引起;突增期的产生则是因为流速导致了沉积物普遍动而产生的。在研究范围内,溶解性磷质量浓度与水体流速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在低流速下,溶解性磷是TP的主要组成成分,其质量浓度的相对比例可高达87%。结合太湖的有关研究,文章认为这是水华现象产生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999.
水稻根表铁膜对水稻根吸收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土-砂联合培养方法诱导水稻根表形成不同数量的铁膜:高铁膜(HP)和低铁膜(LP),探讨铁膜形成的多少对水稻离体根系吸收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间,水分显著影响根表形成铁膜的数量.水稻吸收的铅大部分结合在根组织中(平均75%),少部分富集在根表铁膜中(平均25%).与低铁膜相比,高铁膜可以增强铅在水稻根表铁膜和根中的积累,由此可见,铁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铅向水稻根内的转运.  相似文献   
1000.
The intensive reconstructive sampling (1957–2004, 39 localities), a systematic direct observation (1992–2004, 1 locality) and particular direct observations (66 localities) of Posidonia oceanica meadows were analysed together with temporal series of flowering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19 localities). This allowed the examina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in annual flowering prevalence (FP, the fraction of meadows flowering in a given year) and of annual meadow flowering intensity (FI, number of inflorescences per shoot) for the period 1979–2004 across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as well as spatial variability of flowering frequency (FF, the fraction of years that a given meadow has flowered) and shoot flowering probability (Pf, fraction of flowering stalks appeared per annual segment). Each year, on an average 17% of the investigated meadows flowered, ranging from 3 to 86% of meadows among the years. The highest annual FP and FI values were obtained in 2003 (FP=0.86 and mean FI=0.23±0.03 inflorescences shoot−1). A secondary peak of FP and mean FI occurred 9 years earlier, in 1994 (FP=0.44 and mean FI=0.08±0.02). Both peaks of flowering occurred after hot summers. Flowering synchrony in particular years across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and clines of increased meadow flowering frequency towards the North and East,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large-scale environmental mechanisms controlling the floral induction. On the other hand, meadow FF and Pf were highly heterogeneous among and within the meadows, indicating that local factors also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flowering induction. When flowering,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meadows showed an average 0.11±0.02 inflorescences shoot−1, but FI greatly varied among and along the series (from 0.002 to 0.54 inflorescences shoot−1) 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epth but was independent of meadow shoot density and meadow latitude or longitude. The shoot flowering probability was quite low (0.007±0.002 inflorescences shoot−1 year−1) and exponentially increased with shoot 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